年糕的故事(一) | ||
|
||
每逢新春佳节,我国民间有吃年糕的习俗。有的说,这习俗从周代开始,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由于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所以过年吃年糕就含有庆贺五谷丰登的意思,也有取"年年高"的谐音,含有希望日子一年胜过一年的寓意。 年糕到底始于何年?何人创制?现已无从查考了。在江浙一带,至今流传着另一种说法。传说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死前嘱咐亲信;我死之后,如果国家有难,民众缺粮,你们到象门城墙挖地三尺,可以得到食粮。"伍子胥死后,越王勾践便进攻吴国雪耻。在差连吃败仗,京城被困,城中粮尽,军民纷纷饿死。这时,伍子胥的亲信按他生前嘱咐,去象门挖地三尺,果然挖到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这是当年伍子胥督建城楼时暗地设下的"屯粮防急"之计。从此以后,每逢过年,当地家家户户都要蒸制像城墙砖样的糯米年糕,以祭祀伍子胥的功绩。因为是在过年时食用,因而称之为"年糕",沿袭至今。 |
||
年糕的故事(二) | ||
炊年糕是老家过年的习俗,每年临近农历十二月底,左邻右舍便忙着淘米、浸米、磨粉压浆,准备炊年糕过年。家家户户里里外外忙忙碌碌的气氛,合得年前几天的日子红红火火。 记得在孩提时,八月十五的月亮圆过之后,我就翘首以待,企盼春节的到来。那时候家里兄妹多,定量供应的口粮紧,但是每逢过年,尽管粮食紧缺,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弄点糯米炊年糕,让全家人过个年。所以,日子进入年底,母亲都要忙上几天,将糯米和灿米三七拼况,淘浸二、三天,磨成粉浆,装在布袋中用石头压干水,尔后搅拌上红糖板熬成的糖油和肥肉放入蕉叶铺好的圆形蒸笼内摊平揿实,上面撒上芝麻、红枣等,端放在烧好滚烫的锅上,用猛火炊到个把钟工夫,等年糕炊熟后,倒出晾在桌板上,以备过年。有一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母亲哄我们兄妹几人早早入睡了。忽然,一阵拉风箱的响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跑下楼一看,只见母亲正在厨房间忙着烧火炊年糕,她坐在灶膛口,一边拉风箱,一边往灶肚里添柴,忽闪忽闪的火光映照着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当热腾腾的年糕出笼后,母亲用扇子扇年糕,扇过的年糕变得光亮透红,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甜,引人唾嘀。我不由地偷偷用手指刮了一点,放在嘴上,那味道甜甜的,韧韧的,正想伸手再刮一下,母亲忙喊:别馋,还分年呢!按老家过年的规矩,除夕前要供奉天地,称分年",预示着旧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祈求来年上苍庇佑、吉祥如意。可是,在那个年代,虽然母亲年年虔诚地祷告天地神明,我家的日子依然是"王老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每次过年,母亲总是叹气:唉,哪年能多炊些年糕,让你们兄弟妹吃个够。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我们兄妹妹一个个也都长大成家立业了,苦了大半辈子的母亲如今已年逾古稀。可是我离家久了,每年春节,总还忘不了童年时母亲亲手为我们做的年糕,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糕也不再被视作过年的稀罕之物,什么时候想吃年糕,市场上随时有的买,不过,说啥也比不上母亲炊的年糕好吃。转眼间,今年的春节又到了,但不知过年母亲还炊年糕否? |
||